膏藥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種外用劑型,具有使用方便、價格低廉、療效顯著,不污染皮膚等優點。貼藥雖然是一件小事,但其中的學問卻不少。許多人認為,膏藥的使用非常簡單,只要往疼痛的部位一貼就行了,事實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,粘貼膏藥還是很有講究的,今天,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了幾個正確貼膏藥的小妙招!
1、貼膏藥的方法必須得當
在想象中,貼膏藥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了,可事實上并沒有那么簡單,因為膏藥粘貼不牢或皺褶太多都會影響療效。因此,膏藥的貼法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在貼膏藥時應先將膏藥與橡膠襯墊分開一部分,將這部分先粘貼于最痛處的附近,然后再順著痛點方向邊粘邊將剩余的襯墊撕去,這樣既可準確地將膏藥中央貼于最痛點,并且還可使膏藥粘貼得平整無褶。
2、掌握揭除膏藥的時間
貼上膏藥后,不知道該何時揭除或更換,有些人甚至將一張膏藥貼上兩三天,甚至直到其主動脫落,其實這是一種并不科學的用藥方法。有關研究結果顯示,一般情況下,在貼膏藥8~12小時后,便可以將其撕掉,因為在這段時間里,皮膚已經將膏藥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,倘若延時不將其撕掉,不僅沒有任何治療意義,反而會加重皮膚的負擔,妨礙毛孔的通透性,甚至會出現局部皮炎等不良反應。
3、貼膏藥一定要對準位置
一般來講,對于機體表面某個部位的傷痛,人們往往比較容易碰得到摸得著,因此膏藥所貼的位置也比較容易掌握。然而,對于那些不在機體表面的疼痛,人們就不太容易掌握粘貼膏藥的位置了,有些人貼膏藥時,常常是“估計”著貼,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膏藥所貼敷的位置不準,結果影響膏藥的治病效果。其實,正確的做法應該是:在貼膏藥前必須摸準疼痛點,然后將膏藥的中心對準最痛處貼上。
4、必須把握貼膏藥的時機
由于膏藥不僅具有止痛效果,而且還有活血化瘀等良好作用,因此,很多人發生急性扭傷腫痛時,便馬上貼膏藥以消腫止痛,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。因為止痛膏藥中大部分含有活血成分的物質,而活血的作用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,滲出大量液體,這樣反而會使腫脹更加嚴重,并還會加重局部的疼痛感。所以,發生急性扭傷時,必須把握好貼膏藥的時機,應在受傷 24 小時后再貼膏藥。